
老人易跌倒,给身体的“老房子”装上“安全扶手”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老房子,骨骼是梁柱、肌肉是钢筋、关节是轴承。岁月流逝,“房子”难免出现墙皮剥落(骨质疏松)、水管生锈(关节僵硬)、电路老化(神经迟钝)。此时如果做好“房屋加固计划”,“老房子”也能稳如泰山。
老人易跌倒与肌肉减少等因素有关
老人容易跌倒,与肌肉减少及内耳前庭功能、视力下降等原因有关。
30岁后,肌肉每年“罢工”1%,70岁时可能达到40%。没有肌肉撑腰,双腿就像两根软面条,走路都打飘。而肌肉是被“蛋白质饥饿”逼走的,如果每天吃不够1.2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比如60公斤老人需72克),肌肉就会悄悄“辞职”。
此外,年纪大了,内耳前庭(人体自带的陀螺仪)爱“偷懒”,以及白内障、青光眼像给眼睛蒙上了毛玻璃,都容易导致老人跌倒。
防跌三大“法宝”:练功、装修、查装备
法宝一是练一套“防跌功夫”:
●靠墙深蹲:后背贴墙,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想象坐隐形椅子),进阶版可单腿靠墙深蹲,另一腿向前伸直。5秒蹲下、静止3秒、5秒站起,每天3组×8次;
●毛巾拉伸操:双手握毛巾两端举过头顶,左右侧弯(像风吹柳树);毛巾绕到背后搓澡式上下拉(开肩神器)。
●脚趾抓物:用脚趾夹起地上的毛巾或弹珠,放进篮子(顺便锻炼足部小肌肉)。
法宝二是给房子来个“安全大改造”:浴室可铺聚乙烯防滑垫,淋浴区装折叠座椅(累了随时坐),马桶旁装L型扶手(离地70cm最佳),淋浴区用吸盘扶手;卧室床头安装触控夜灯、电话手表、防滑拖鞋(鞋头翘起15度防勾脚)、深色地毯边缘贴荧光条、电线用绕线器绑在桌腿;厨房常用碗碟放抽屉第一层,油盐酱醋用旋转托盘,地面铺PVC防滑地垫,备长柄夹子。
法宝三是升级“装备库”:平日外出携带自带折叠座椅的四足拐杖,户外散步时用T字手柄杖;智能鞋垫能实时监测步态,发现拖沓、失衡立即震动提醒;跌倒预警腰带内置气囊,跌倒瞬间弹出保护髋部(像汽车安全气囊);家里安装AI摄像头。
独自在家跌倒该怎么做?
一、冷静启动“自救程序”:深呼吸3次→检查身体→若剧痛则不动,若可活动则翻身成爬姿;
二、呼叫外援:用拐杖敲击地板三短三长三短(SOS节奏),邻居听到易察觉;
三、终极保命装备:随身带哨子(比喊叫省力10倍),手机设紧急联系人快捷键快捷呼叫紧急联系人。
吃出来的“稳如泰山”
早餐:奶酪鸡蛋卷+杏仁奶(钙量≈300mg)
午餐:香煎三文鱼+芝麻酱拌菠菜(钙量≈400mg)
晚餐:虾皮紫菜豆腐汤(钙量≈500mg)
此外,每天上午10时晒20分钟太阳(露出胳膊腿),阴天改吃香菇炒蛋黄(双倍维生素D补给)。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杨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