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背九旬妈妈旅游,被人民日报点赞,男子的身份曝出,感动网友
五月的阳光刚把春末的暖意铺开,四川黄龙溪景区的石板路上就多出一道让人心头一暖的风景。有游客用手机拍下这样一幕: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叔背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熙攘的人群里慢慢走着。老奶奶坐在花布缝的背兜里,头顶浅蓝色遮阳帽,脸上的皱纹里盛着笑,像晒透的棉花般松软;大叔穿件洗得发白的短袖,脊背挺直如松,稳稳托着母亲的重量,惹得路过的游客纷纷放慢脚步,好些人掏出手机记录时,镜头都跟着微微发颤——这画面太戳人了,像把藏在心底的柔软轻轻扒拉开来。
后来大家才知道,背人的大叔姓柴,今年五十八岁,来自会东县鲹鱼河镇。背上的老妈妈已经92岁高龄,为了让母亲在五一假期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半个月前就开始张罗:怕老人坐久了不舒服,特意用结实的花布缝了带软垫的背兜,边缘还细细包了边;自己脚上那双磨旧的运动鞋换成了防滑款,说“背着妈走路,脚底下得稳当”;就连老人的换洗衣物都按天气备了好几套,里里外外收拾得妥帖。视频里老奶奶那顶蓝帽子,还是他跑了三家店挑的,说母亲年轻时就爱蓝布衫,戴上这个准高兴。
这事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像炸开了锅的蜂蜜罐,甜得人心里发暖。有人翻出老话说“你背我小,我背你老”,说柴大叔把这话变成了看得见的画面:“小时候妈妈背着我们走街串巷,现在儿子背着妈妈看山看水,这才是活出来的孝道。”还有网友注意到细节:“看老奶奶笑得那么舒展,就知道这背兜坐得舒服,大叔肯定花了不少心思,不是敷衍了事的孝顺。”更有人拿自己打比方:“我妈才七十岁,我扶她上楼梯都嫌麻烦,跟人家比起来真是脸红。”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有位网友提到:“尽孝不一定要背去旅游,平时多回家吃顿饭也是好的。”这话立刻引来回应:“大叔这是把陪伴变成了仪式感,老人年纪大了,能出远门的机会不多,这份心意才难得。”还有人想起自己的遗憾:“看了特别难受,我妈走得早,要是她还在,我也想带她去看看没见过的风景。”评论里最多的,还是对传统美德的感慨:“现在晒车晒房的多,像这样晒孝心的太少了,这才是真正值得刷屏的‘炫富’。”
人民日报也转发了这段视频,配文“你背我小,我背你老”,短短八个字戳中了无数人的心。有人说,这一背背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温情:不是生硬的道德说教,而是用最朴素的行动告诉大家,孝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牵挂。柴大叔单位的同事说,他平时工作就踏实,对待老百姓像对待自己家人,这下大家更信了——一个能把老母亲背在肩上的人,心里装的肯定是沉甸甸的责任。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这幕温情戏之所以打动人心,或许是因为它撕开了现代社会的某种焦虑。我们总说工作忙、压力大,把“等有空了”挂在嘴边,却忘了父母的白发等不起。柴大叔用一个背兜、一双防滑鞋、半个月的准备,把“尽孝要趁早”写成了行动指南。他背的不仅是母亲,更是无数人心里想做却没做成的事,是被快节奏生活冲淡的亲情温度。
景区里的风景年年都在变,但今年这对母子的身影,注定会成为很多人记忆里的暖色调。有人说应该给他们免票,其实比门票更珍贵的,是他们给所有人上的这堂“孝道课”。当我们习惯了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柴大叔用最笨拙却最真诚的方式告诉我们:最好的孝顺,是让父母实实在在感受到“被需要”“被牵挂”。那些藏在背兜里的细心、走在石板路上的耐心,才是这世间最动人的风景。
希望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忆起这个五一,想到的不只是景区的拥挤,还有那个温暖的背影——它提醒我们,在追逐诗和远方的时候,别让身后的父母成了被遗忘的风景。毕竟,世间最美好的旅程,从来都不是目的地有多美,而是有人陪你慢慢走,有人让你放心背。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