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在场丨三代人守望“植物大熊猫”:13年绿色接力让珍稀物种扎根鲁山

访客 2025-05-13 7 抢沙发

5月11日,立夏后的淄博市鲁山林场,万木葱茏。在沙沟营林区枣树峪,林场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的工作人员正蹲在山坡上,手指轻轻拨开无梗五加幼苗周围的土壤,查看根系生长情况。“这株苗是2015年培育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最考验耐心,得像伺候孩子一样守着。”工作人员身后,一株株无梗五加在风中舒展枝叶,这些曾被列入《山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植物大熊猫”,如今已在鲁山扎下了根。

在场丨三代人守望“植物大熊猫”:13年绿色接力让珍稀物种扎根鲁山

始建于1958年的淄博市鲁山林场,坐拥6.48万亩经营面积,森林覆盖率达98%,是淄河、大汶河、沂河、弥河四大河流的发源地。这片山东省第四高峰庇护下的土地,在2012年,随着林场珍稀濒危树种保护工程的启动,一跃成为鲁山省级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

在场丨三代人守望“植物大熊猫”:13年绿色接力让珍稀物种扎根鲁山

林场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副科长李德山介绍,为突破无梗五加、北五味子等物种的繁育技术瓶颈,林场曾联合山东师范大学组建攻关团队,在枣树峪搭建起140个营养杯育苗容器。2015年夏,当首批小苗抽出新芽时,技术人员在林区连续值守,用遮阳网、滴灌设备对抗高温干旱,最终创下95%的成活率奇迹。

在场丨三代人守望“植物大熊猫”:13年绿色接力让珍稀物种扎根鲁山

“老一辈林场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他们扛着设备上山,睡帐篷、啃煎饼,硬是把实验室搬到了荒坡上。”在林场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助理工程师陈志君的眼中,这种“以场为家”的精神,在林场传承了三代人。

在场丨三代人守望“植物大熊猫”:13年绿色接力让珍稀物种扎根鲁山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5月,淄博市鲁山林场已成功回归栽植无梗五加54株、北五味子45株、核桃楸55株,构建起梯次分明的种质资源保育群体。这场持续13年的生态接力,不仅让无梗五加等珍稀濒危植物摆脱灭绝风险,更撬动了整个林场的保护升级。2023年建成的生物多样性标本馆内,5000余件动植物标本静静诉说着鲁山的生态家底。

在场丨三代人守望“植物大熊猫”:13年绿色接力让珍稀物种扎根鲁山

这天傍晚,记者离开枣树峪时,夕阳为无梗五加的叶片镀上金边。李德山等老一辈林场人仍蹲在山坡上,为年轻技术员讲解根蘖繁殖要领。在这片秀美的山林中,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用脚步丈量生态红线,用科技重塑生命网络,让珍稀物种的回归之路,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注脚。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