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股坛长毛”的谢幕:David Webb的最后一场公开演讲
本周一中午,香港外国记者会(FCC)比平时热闹得多。
大批香港金融界人士齐聚一堂,为的是参加一场别具意义的午餐会——香港知名投资者David Webb的“最后一次露面”。
这位长期为小股东发声、以维权投资人身份闻名的市场斗士,以“与Webb-site.com创始人David Webb的告别炉边对话”为题,向公众道别。
此次活动份量十足,因为这不仅仅是Webb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更是一位资本市场观察者与改革者的谢幕。
因此,这场活动极其火爆,让FCC将午餐会扩展到会所内的所有三家餐厅,至少有230人参加。
对一场午餐会来说,这个阵仗可不小,但对Webb的影响力而言,却实至名归。
原因很直接——他正在和癌症赛跑。Webb在今年2月公开宣布,自己患有晚期前列腺癌,医生判断他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他坦言,原本希望在市场再战30年,80岁退休、含饴弄孙,结果命运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59岁的他,在这场持续一小时的谈话中,毫不避讳自己即将离世的事实,但态度平和、话语间依旧犀利。
在FCC活动上的Webb(图左)与香港资深记者菲利普·鲍林
“我本可以继续投资市场,只专注于此,然后死得很富有,”Webb在活动上说。“回首往事,无论我的生命是长是短——不幸的是,它比我预期的要短——我都会满怀信心地死去,因为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Webb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早在牛津大学念数学的时候,他就靠写计算机编程书赚钱,还开发电脑游戏。
《Supercharge Your Spectrum》(1983)是他那时的代表作之一。
靠着版税的收入,他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炒股。
那时的他,在在公共休息室里阅读《金融时报》,然后骑车去巴克莱银行下单,然后由电话转到伦敦交易。
1991年,他受巴克莱银行派遣,作为投资银行家从英国来到香港工作并定居。
但到了1998年,才33岁的Webb就决定退出职场,开始全职打理自己的投资。
他的投资成绩相当亮眼:1995至2019年的年化收益率超过20%,累积资产价值近1.7亿美元。
而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并非“炒股高手”这个头衔,而是他对市场透明度的不懈追求。
从1998年起,Webb创办并运营了Webb-site.com网站。
这个网站收集、整合了包括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信息、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CCASS)变动、证监会持牌人及律所成员名单,以及公司注册处记录等,成为媒体、财经界和专业人士的重要数据库。
在监督上市公司时,他的方式直接又不留情面。多年来,他像“职业股东”一样频繁出现在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直言不讳地向董事会质询。
他曾提交逾千封信函给港交所和证监会,要求提升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也曾担任港交所的独立董事(2003-2008年),推动改革。
也因此,他被坊间戏称为“股坛长毛”——一个既形象又敬意并存的称号。
他自己对此也毫不避讳:“我已经赚到足够多的钱,可以相当肯定自己不需要再工作,所以我可以在香港得罪任何我喜欢得罪的人。”
“我了解到商界是如何规避监管、利用制度的,我想我应该好好利用这一切,”他表示。
被问到印象最深刻的企业丑闻,Webb毫不犹豫地提到了2017年的“谜网”。
当时,他发布的研究报告点名了50家香港上市公司,指出这些企业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股权高度集中,严重缺乏透明度,提醒小股东远离。
在他的研究公开后不久,相关股票股价暴跌,引发了香港证监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查。
这一次,Webb不只是提出问题,他推动了真正的市场反应。
在周一的会谈中,Webb指出,制度的框架对于股票的价格和估值非常关键。
他认为,如果框架体系薄弱,那么投资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就会降低;反之对投资人权益的保障就越大,他们买股票的价格就越高,让香港这个市场,对公司更具吸引力。
Webb以近期热议的中概股回流为例,指出香港应当构建一个更值得信赖的系统,可引入包括集体诉讼制度等,提升市场股票的价值。
就小股东权益而言,他表示,尽管自己始终致力于提升公司信息的披露透明度,但也从来都呼吁小股东自己做功课。
他提醒小股东:别期待市场告诉你该买什么,投资是自己的功课,需自己观察思考。
而对于监管机构,他也表示,其实不必试图去起诉,所谓的操纵股价,而应该从内部去反思考治理的弊端,包括公司、诈欺、隐藏贷款、关联交易等,一切有可能将资金从公司窃取的行为。
Webb在会谈中透露,当意识到已经没有治疗选择后,他希望有序关闭Webb-site.com,所以在二月宣布了这一消息。
他说,自己已经备份了全部资料和代码,并通过知识共享授权协议开放发布,希望未来能有人接手,把它继续运行下去。
他还表示,目前有个不可具名的法定机构,表示有兴趣推进这项工作的部分内容,并希望将其公开。
Webb也希望有大学,无论是香港本地还是海外的,可以接棒这个资料库,为整个地区的公共透明度做点事。
除其他话题外,Webb还预测,在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之前,港元联系汇率制将一直维持下去。
他还呼吁香港政府取消对房地产和股票征收的印花税,称这种税是“摩擦税”。
之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仍有一个开放的政策辩论环境”,并补充说,“有些事情需要更加小心。”。
午餐会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为这位香港资本市场最具争议却也最具影响力的独立声音致敬。
David Webb,也许真的到了告别的时刻,但他留下的问题、留下的资源,以及他不留情面讲出的真话,还会在香港这个市场里继续发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