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隧道内拍“王家卫风”照片,氛围感有了安全感没了

访客 2025-05-23 6 抢沙发

据报道,近日,上海新华路隧道成为网红拍照打卡点,有网红博主在夜晚进入这条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的隧道,只为拍出“王家卫风”的照片。而在社交平台搜索 “电影感隧道拍照”“复古港风”等,均有不少“指路教程”。日前,当地交管部门已针对行人违反禁令标志进入新华路地道打卡拍照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隧道内拍“王家卫风”照片,氛围感有了安全感没了

为拍出某种风格的照片,为了追求电影中的艺术效果以博取流量,网红博主不惜以身试险,置交通规则于不顾,以生命安全为代价,追险逐酷。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违反了交通法规,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王家卫导演善于运用光影交错形成的线条感来参与画面造型,他的抽帧、拖影技法确实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都市疏离感,但电影拍摄往往是在封路清场、专业防护下完成的,一些网红博主在正常通车的隧道内模仿,无异于将艺术创作异化为生命赌博。

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为了追求一时的艺术效果或点赞数,在隧道内扎堆拍片,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

值得警惕的是,检索发现,这种追风潮并非孤例。在社交媒体上,“海岛风”“丛林风”“草原风”,各种风格层出不穷。不少人喜欢用充满个性的照片“装扮”自己的社交平台,这种分享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为了追风,拍照地点选不对,就很容易出事。这种行为并非没有教训:此前就有一男子通过所谓“网红打卡攻略”介绍的方法,进入南京西站,在攀爬列车时被接触网高压电弧灼伤。

此次为追求“王家卫风”,甚至有人直接坐、卧躺在隧道两侧的“上街沿”上,车辆与当事人几乎是“擦肩而过”,也可谓是拿生命换“出片”。

各种追风潮之所以成型,与互联网平台对信息的聚合效应分不开,各种不靠谱“打卡攻略”泛滥,再加上一些网红博主的推荐、展示,对普通民众产生了吸引力。

根据民法典、《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平台对危险的行为应该进行安全提示和内容审核,提醒网友谨慎前往,并通过算法机制,对这种危险行为不予推荐。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不听劝。不听劝的背后,当然有个人安全意识淡薄的因素,也不排除一些网红博主为流量甘愿“铤而走险”。

对个人而言,无论是网红博主,还是普通民众,都有必要对各种追风行为保持一份警醒和理性。需明确的是,没有什么电影感值得用真实的人生来换,真正的艺术从来不需要拿生命冒险。

来源:新京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