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落水,男子请人打捞没捞到,隔天却出现在卖场,打捞猫腻曝出
现在,不少人钓鱼都喜欢带个手机拍个风景发个圈,南京的杨先生前阵子就遇上了糟心事。4月11号晚上,他在宝塔桥附近河道边钓鱼,正盯着水面呢,手里的手机突然滑溜一下掉进了河里。刚买半年的苹果16,花了五千多块,杨先生心疼得不行,脱了衣服就想下水捞,可河底全是淤泥,黑灯瞎火的根本不敢往深处去,摸了半天啥也没摸着,只能先回家。
第二天晚上,杨先生刷手机软件时,看到有专门的打捞团队,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就联系了一家。电话里谈好的价格是3米水深内,捞上来给1000元,捞不上来给500元。当晚11点,师傅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来了,下去折腾了一会儿就上岸说没找到,还说河底全是黏土,手机可能陷进去了,需要加钱才能继续在淤泥里摸,从500元涨到2000元。杨先生觉得这价格涨得太突然,而且也不确定能不能捞到,就拒绝了,付了500元辛苦费后离开。他后来跟人念叨:“当时就想着,捞不上来就算了,反正手机防水,说不定没电了就定位不到了,没想到更奇怪的事儿在后头。”
隔天中午,杨先生习惯性打开手机定位,发现原本该在河里的手机,最后定位居然出现在附近的大观天地商场。他赶紧跑过去,商场里好几家手机回收店,可问了个遍,都说没收到过他的手机。报警吧,警察说这属于遗失,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盗窃,没法立案。杨先生自己琢磨:“事发时旁边就一个钓友帮忙用抄网捞了几下,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我手机掉哪儿了,河岸是垂直的,水流也不急,手机自己漂到岸上被捡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说定位一直挺准的,咋就突然到商场了呢?”
这事传到网上,评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个叫“猫鱼老哥”的钓友说得直接:“坑边钓友都知道这事,有素质的打捞人,下水基本两三分钟搞定上岸,凡是说没捞到、加钱再捞的,就和这个故事一样。”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不少人跟着附和。“刘三哥”更是给出主意:“规则就该改成捞不上来分文不给,你再看看结果吧。”这话戳中了打捞行业的痛点——现在很多打捞队都是“捞不到也收辛苦费”,消费者花了钱却没保障。
还有网友曝光行业内幕,“198878586”说:“有兄弟是干这行的!亲口对我说,什么下水道找戒指、金链子莫做指望,都是他们的!设备上就有套路!”这话让不少人心里一紧,敢情这行还有“暗箱操作”?更有人直接点明:“这生意就是诈骗,注定‘捞不起来’,因为旱涝保收必有500元进账。”想想也是,杨先生遇到的情况,打捞队下水转一圈,不管有没有结果先收500元,捞不到还能坐地起价,这买卖对他们来说稳赚不赔。
当然也有理性分析的声音,“一起去看流星雨”建议:“报警,警察从卖家顺藤摸瓜。”可现实是,杨先生没证据,警方没法立案,商场监控也调不了,只能干着急。还有人调侃:“掉错地方了,掉西湖,分文不收。”虽说带点玩笑,却也反映出大家对正规救援和商业打捞的区别认知——正规救援讲公益,商业打捞讲利益,可利益面前,底线在哪儿呢?
打捞队那边也喊冤,合伙人说因为杨先生网上发帖“避雷”,他们现在接不到单,可又拿不出行车记录仪等证据,毕竟时间一长数据就覆盖了。他们解释当时环境恶劣,水流混浊、金属物质多,探测器受干扰,加钱是因为淤泥里打捞难度大。但杨先生根本不买账:“早不说难,下水前谈好的价格,上来就坐地起价,事后定位还出问题,任谁都会怀疑。”双方各执一词,手机下落成了谜。
这事看着是个例,背后却折射出不少问题。现在网上各种“专业打捞”广告不少,找戒指、捞手机、捡钥匙,看似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可行业门槛低、监管不到位,收费不透明、服务没保障成了通病。消费者遇到问题,线下交易没平台维权,报警没证据难立案,只能吃哑巴亏。而打捞方呢,缺乏规范约束,全靠自觉,难免有人动歪心思,反正“捞不到也有钱赚,捞到了多赚一笔”,这种模式本身就容易滋生套路。
都说“人心隔肚皮”,在利益面前,信任最值钱也最脆弱。杨先生的遭遇,给大家提了个醒:以后找这类服务,尽量通过正规平台交易,提前说好收费标准、服务内容,保留好沟通记录,别轻易线下付现金。万一出了问题,至少有个说理的地方。至于打捞队,挣的是辛苦钱没错,但得凭良心做事,套路玩多了,砸的是自己的招牌。毕竟,谁也不想哪天自己需要帮助时,遇到的是“坑人”的队伍而不是“救人”的手。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