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IPO|控股股东六年累亏41亿元,“H拆A”兆信股份冲击北交所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编辑|郑琳2025年3月28日,兆信股份因财报过期IPO中止,拟登陆北交所,这已是该公司自2023年5月获受理以来第四次IPO中止。而距离其上一次IPO动态更新,已经过去了近15个月。然而,由于在转型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慧聪集团自2019年起由盈转亏,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40亿元。连年“失血”的慧聪集团不得不寄希望于兆信股份,试图推动其赴北交所上市。3月21日、4月17日,就控股股东连年亏损、保荐机构系关联方等相关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兆信股份发送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招股书显示,兆信股份专注于产品数字身份管理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基于产品“唯一身份识别码(ID)”(行业通称为“一物一码”),提供围绕该技术的物联网标识产品、SaaS软件产品和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慧聪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与孙公司持有兆信股份共计64.20%的股权,为最终控股股东,被认定为兆信股份的实际控制人。然而,作为业内先驱,慧聪集团却似乎逐渐被埋没在时代洪流之中。不过,慧聪集团的转型之路却走得并不顺利,自2019年起甚至由盈转亏。受基本面下行影响,慧聪集团的股价也一落千丈。截至4月17日收盘,慧聪集团报收0.169港元/股,总市值仅为2.21亿港元,市值较最高点的309亿港元已跌去99.3%。财报显示,2022—2024年,兆信股份营收分别为1.48亿元、1.65亿元、1.7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1%、11.96%、7.89%;净利润分别为2601万元、3181万元、3646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02%、22.31%、14.61%。此次IPO,兆信股份拟募资1.76亿元,公开发行比例不低于25%。若按25%的发行比例计算,兆信股份的发行估值为7.04亿元,已超过控股股东慧聪集团。保荐机构系关联方,大幅会计差错调整引质疑招股书显示,兆信股份第二大股东为北京星实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星实投资”),持有19.80%的股权,郭广昌旗下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有星实投资10.99%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4月19日,兆信股份因前期会计差错对2020—2021年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其中,2020年营收调减11.57%,净利润调增236.97%;2021年营业收入调减31.94%;净利润调减18.94%。在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北交所要求兆信股份补充说明会计差错更正中各更正事项的原因及对财务报表科目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是否存在调节各期收入、利润以满足上市标准的情形。不过,即使满足上市标准,但如此大幅的会计差错不禁令人质疑:兆信股份在编制财报时是否严谨?德邦证券在保荐工作中是否存在疏忽?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