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贸逆势突围,底气从这来
第137届广交会一期展览于4月19日落下帷募。首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集中展出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智能家电、机器人、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更是备受境外采购商瞩目,成为展会焦点。其中,广州交易团共有923家企业参展,第一期参展企业成绩亮眼,累计意向成交额突破10亿美元。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与“风向标”之称 ,在国际贸易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张思洪说,全球采购商奔赴广交会,充分体现了全球工商界对广交会的信任、对中国制造的信赖,也表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产品物美价廉的追求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会改变。本届广交会亮点纷呈,其中两个特色尤为显著。展会聚焦新兴产业,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和集成房屋专区。服务机器人专区内的前沿产品,如具备自主导航功能的机器狗、搭载触觉反馈的仿生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吸引了大量采购商的关注。这些产品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彰显了中国在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官方数据披露,在境外采购商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72%,金砖国家占27.4%,中东国家占14.3%。数据显示,中国外贸“去单一化”的趋势初露端倪,非美市场已成为全球采购的核心增长极。一方面,代表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仍具备显著优势,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还在不断攀升。而这种强大竞争力决不会因个别国家的恶意打压而削弱。广交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的结果,是中国外贸韧性和底气的体现。首先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未来,中国企业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减少对低端制造的依赖。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另外,还需要优化供应链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灵活调整产能布局,通过海外布局、本地化合作等方式规避贸易壁垒,同时保持国内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