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路资金涌入港股,南向资金“扫货”!香港科技板块迎价值重构与配置机遇
在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战略要地。今年一季度,港股呈现 “前高后稳”的结构性行情,恒生指数累计上涨 15.25%,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20.74%。多名公募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表示,港股科技进入2025年的估值水平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洼地水平。即使经过了一季度的大幅反弹,仍然是全球最具性价比的科技资产。香港科技ETF(159747)与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A/C:020988/020989)为投资者提供了差异化配置工具。自2018年港交所实行上市制度改革以来,新经济企业陆续亮相港股,占比从2015年的34%提升至近60%。业内预计,未来香港市场有望吸引大批科技龙头公司赴港上市,港股科技板块正日益成为布局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入口。从估值水平来看,近期受国际流动性波动及市场情绪影响,港股市场有所回调,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中国银行研报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恒生指数的PE、PB分别为9.86倍、1.04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51%、59%分位数水平。中长期来看,投资价值仍然较高。市场预计,美联储年内有可能进行降息。从国内政策面来看,中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劲实力;房地产支持政策频出;减税降费,降低印花税。从基本面来看,部分互联网板块龙头标的未来业绩增速或向好;从资金面来看,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外资有回流预期。平安证券指出,港股在国内释放稳经济稳市场信号下企稳,当前港股经历回调后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中期维度,AI产业变革和国产科技自主可控的叙事仍将延续,继续看好国产AI科技创新主线。多路资金加仓香港科技板块“科技十杰”为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国际,涵盖了未来中国科技的核心方向,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云计算、AI等。这十家公司均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彰显了港股在中国科技领域中的核心战略地位。南向资金也踊跃流入,尤其在3月之后,成为驱动本轮港股反弹的主力。即便在近期市场因为关税风险引发的波动中,南向资金依然维持强势。仅4月9日当天,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超355亿港元,创造了有史以来日度净买入额新高。外资同样看好中国资产,也用真金白银加仓港股。根据贝莱德、富达、路博迈、施罗德、摩根士丹利、安联基金等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的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这些机构旗下的多只权益类产品普遍保持了较高的仓位,并且部分产品积极布局港股。其中,安联中国精选、贝莱德先进制造、施罗德中国动力等加仓了科技板块。指数投资新选择长期以来,市场上涌现了大量以恒生科技指数为标的指数的基金产品,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4月25日,挂钩的基金规模合计1704.61亿元。整体来看,恒生科技指数注重“平台经济”与“技术消费”的融合布局,而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更倾向于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硬科技赛道,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风格取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香港科技ETF重仓股则为小米集团、阿里巴巴、腾讯控股、比亚迪股份、美团、京东集团、网易、百度集团、中芯国际、百济神州、诺辉健康。主要聚焦在云计算、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平台经济、创新药等科技引领的板块,涵盖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多个关键环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A/C:020988/020989)重仓股为腾讯控股、京东集团、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美团、中芯国际、快手、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囊括各大科技龙头。
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一季报分析称,DeepSeek这个话题还能继续讲很久,即使看到几个月、半年、一年以后DeepSeek这个热点过去了,AI的发展也不会停下来,会有下一个热点出现,所以它是一个非连续性、离散的一种市场机会体现,最终长期它会连成整个AI大趋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