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第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是它
“全省市市通高铁”,这次轮到辽宁。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沈白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东北东部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从沈阳北站引出,经抚顺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7个地市(州),终至长白山站。值得注意的是,辽宁不止率先迈入“市市通高铁”阵营,全省高铁运营里程也居于东北地区之首。辽宁高铁建设颇快,背后是怎样的经济发展定位和铁路建设布局逻辑?当前全国已有10个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分别为: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广东、河南、湖南、湖北及广西。相较之下,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高铁线路设计以沈阳为中心呈线状分布,未能全面接入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络。在此背景下,辽宁于今年实现“市市通高铁”,也足见其看重高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突破性。再往前推5年。据《辽宁日报》,2020年,辽宁在运营高铁里程2089公里,排在全国第三;若结合常住人口计算,每百万人高铁里程最长的省份中,辽宁也排在第三。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辽宁高铁建设脉络。其中秦沈客专是辽宁最早的高铁线路,1999年开建、2003年通车,该线路连接秦皇岛与沈阳站,是连接辽宁和京津冀地区的首条高铁线路;类似的,京沈铁路于2018年开通运营,是继秦沈客专之后,第二条连接京津冀的高铁。若以城市群维度来看,东北现有两大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哈大高铁正是当前串联起这两个城市群的唯一高铁线路。沈阳之外,大连是辽宁另一个铁路枢纽城市,当前连接大连的高铁线路有两条:包括前文提及的哈大高铁和丹大高铁,其中丹大高铁贯穿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丹高铁、哈大高铁共构成辽中南铁路网“大三角”(沈阳、大连、丹东)的主骨架。通过前述9条高铁路线建设,辽宁全省14市已有13市迈入高铁时代,落单的抚顺市,伴随着沈白高铁于今年9月通车,也将迈入高铁时代。届时,辽宁将形成以沈阳为核心、辐射全省的“1小时经济圈”。沈白高铁还是继哈大高铁之后,第二条连接辽宁和吉林的高铁,推动整个东北地区内部联通,强化辽宁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交通枢纽的地位。不难看出,辽宁高铁建设逻辑,除了促进省内外互联互通,具体功能上,还有“连接京津冀”“串联黑吉辽”“内蒙古出省路线”“强化沿海城市联通”“双子星枢纽建设”等作用,这也与辽宁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既沿海又沿边,具有联通海陆的地理优势,是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不过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重心移向东南沿海,东北三省在全国经济种类的占比逐渐减少。东北地区也在重新校准发展定位,凭借早前留下的重工业基础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我国粮食生产的“北大仓”、热门旅游目的地,也通过盘活利用过往工业基础发展优势产业。具体来看,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现阶段的制造业强省,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产业、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等四大万亿级产业,且高技术制造业成形成势,拥有航空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辽宁需要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高铁作为现代化交通方式的代表,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点率高等优势。通过加强高铁建设,辽宁可以更好地连接国内外市场,提升产业的辐射范围和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和大部分省份省会城市一城独大不同,辽宁呈“双子星”模式,省内的沈阳、大连长居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城市GDP前两位。从2024年数据来看,沈阳GDP达9027.1亿元,大连GDP达9516.9亿元、迈入“准万亿城市”阵营。也就是说,辽宁一省就有两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更高的枢纽能级,也意味着更完善的交通布局。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沈白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东北东部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从沈阳北站引出,经抚顺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7个地市(州),终至长白山站。值得注意的是,辽宁不止率先迈入“市市通高铁”阵营,全省高铁运营里程也居于东北地区之首。辽宁高铁建设颇快,背后是怎样的经济发展定位和铁路建设布局逻辑?当前全国已有10个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分别为: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广东、河南、湖南、湖北及广西。相较之下,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高铁线路设计以沈阳为中心呈线状分布,未能全面接入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络。在此背景下,辽宁于今年实现“市市通高铁”,也足见其看重高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突破性。再往前推5年。据《辽宁日报》,2020年,辽宁在运营高铁里程2089公里,排在全国第三;若结合常住人口计算,每百万人高铁里程最长的省份中,辽宁也排在第三。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辽宁高铁建设脉络。其中秦沈客专是辽宁最早的高铁线路,1999年开建、2003年通车,该线路连接秦皇岛与沈阳站,是连接辽宁和京津冀地区的首条高铁线路;类似的,京沈铁路于2018年开通运营,是继秦沈客专之后,第二条连接京津冀的高铁。若以城市群维度来看,东北现有两大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哈大高铁正是当前串联起这两个城市群的唯一高铁线路。沈阳之外,大连是辽宁另一个铁路枢纽城市,当前连接大连的高铁线路有两条:包括前文提及的哈大高铁和丹大高铁,其中丹大高铁贯穿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丹高铁、哈大高铁共构成辽中南铁路网“大三角”(沈阳、大连、丹东)的主骨架。通过前述9条高铁路线建设,辽宁全省14市已有13市迈入高铁时代,落单的抚顺市,伴随着沈白高铁于今年9月通车,也将迈入高铁时代。届时,辽宁将形成以沈阳为核心、辐射全省的“1小时经济圈”。沈白高铁还是继哈大高铁之后,第二条连接辽宁和吉林的高铁,推动整个东北地区内部联通,强化辽宁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交通枢纽的地位。不难看出,辽宁高铁建设逻辑,除了促进省内外互联互通,具体功能上,还有“连接京津冀”“串联黑吉辽”“内蒙古出省路线”“强化沿海城市联通”“双子星枢纽建设”等作用,这也与辽宁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既沿海又沿边,具有联通海陆的地理优势,是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不过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重心移向东南沿海,东北三省在全国经济种类的占比逐渐减少。东北地区也在重新校准发展定位,凭借早前留下的重工业基础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我国粮食生产的“北大仓”、热门旅游目的地,也通过盘活利用过往工业基础发展优势产业。具体来看,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现阶段的制造业强省,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产业、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等四大万亿级产业,且高技术制造业成形成势,拥有航空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辽宁需要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高铁作为现代化交通方式的代表,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点率高等优势。通过加强高铁建设,辽宁可以更好地连接国内外市场,提升产业的辐射范围和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和大部分省份省会城市一城独大不同,辽宁呈“双子星”模式,省内的沈阳、大连长居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城市GDP前两位。从2024年数据来看,沈阳GDP达9027.1亿元,大连GDP达9516.9亿元、迈入“准万亿城市”阵营。也就是说,辽宁一省就有两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更高的枢纽能级,也意味着更完善的交通布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