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车友群已“挤爆”?小米YU7对标Model Y,雷军:不可能只卖19.9万!

访客 2025-05-23 10 抢沙发
5月22日,预热了半年的小米汽车首款SUV小米YU7正式亮相,新车共推出三个版本,预计于7月正式上市。尽管发布会既未公布售价也未开放预订,仍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线观看。在砸出“YU7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700TOPS辅助驾驶算力、激光雷达、最高835km超长续航、15分钟最快补能620km超快充、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等一系列产品亮点后,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发布会上笑称,定位豪华高性能SUV的小米YU7“不可能只卖19万9。”

车友群已“挤爆”?小米YU7对标Model Y,雷军:不可能只卖19.9万!
YU7发布现场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早在小米YU7亮相前一天,时代周报记者就以消费者的身份来到北京一家小米门店。工作日午后,这家位于核心商圈的门店门庭若市,即使新车并未到店,前来咨询、看车的消费者依旧络绎而至。门店销售邀请记者加入他们提前建立的YU7车友群,截至发布会结束,已经有超过200人入群。今年上半年,小米和雷军都经历了低谷。小米SU7这起事故,将智能驾驶领域长期存在的宣传乱象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智能驾驶安全及宣传规范的深刻反思与广泛讨论。4月,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再次明确智能驾驶的宣传边界,以“组合辅助驾驶”取代“智能驾驶”成为官方表述,引发行业“巨震”,车企不得不对辅助驾驶宣传策略进行全方位调整。他说,正是在这次舆论危机后,小米真正地意识到,其今日的规模、影响力与社会关注度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公众已不再将其视为“汽车行业的新人”或“创业公司”,而是期待其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雷军发布内部演讲同期,上市不足3个月的小米SU7 Ultra被传“花4.2万元选配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仅具备装饰作用”,原因是有车主测试风道后质疑其并不能实现空气导流。而小米汽车最初的宣传话术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采用了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2个贯穿风道,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众多气愤的小米SU7 Ultra车主及准车主联合要求小米汽车无损退车。一名持续关注小米汽车的95后消费者对记者说,享受到流量红利的小米和雷军势必要直面更严苛的市场检验与公众监督,不能再以新人的姿态搪塞过关。正如雷军所言,15岁的小米已经不再是行业的新人,“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产能、产能,还是产能2021年3月,雷军宣布进军整车制造产业,随后小米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汽车工厂,一期设计产能15万辆/年,约合1.25万辆/月。小米汽车官网显示,目前小米SU7系列车型的提车周期在36-49周,约9-12个月;小米SU7 Ultra的提车周期在23-26周,约6-7个月。时代周报记者日前期工厂二期施工现场看到,尽管工厂外部道路仍在施工,但疑似为生产车间、办公楼的建筑已建设完成,外立面风格与工厂一期相似。但无论外界的猜测是否正确,产能的提升将助力小米汽车加快交付速度,缓解消费者的等待焦虑,亦可助力其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然而,在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小米汽车也需妥善解决当前的舆论风波。小米YU7能否为成立15年的小米和成立4年的小米汽车写出新的商业故事,值得期待。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